1. 一次性手套起源史
1889年,第一副一次性手套在William Stewart Halstead医生的诊室诞生。
在手术的过程中,一次性手套不仅能够保证医生的手部灵活,还能大大提升医疗环境的卫生整洁度,因此一次性手套在手术医生这个群体中广泛流行开来。
在长期的临床试验中发现,一次性手套还有隔离由血液传播的疾病的功能,1992年艾滋病爆发时,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局将一次性手套列入个人防护用品之列。
2. 灭菌
一次性手套诞生于医疗行业,对医疗手套的灭菌要求也很严苛,常见的灭菌技术有以下两种:
1)环氧乙烷灭菌——采用医学灭菌的环氧乙烷灭菌技术,既可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又能保证手套弹性不受损害;
2)伽马射线灭菌——辐射灭菌是利用电磁辐射产生的电磁波杀死大多数物质上的微生物的一种有效方法,抑制或杀死微生物从而达到高度灭菌目的,经过伽马射线灭菌的手套普遍呈轻微的灰色。
3. 一次性手套的分类
由于部分人群对天然乳胶过敏,手套生产商也在不断给出各种解决方案,由此衍生出了各种一次性手套。
按材质区分,可分为:丁腈手套、乳胶手套、PVC手套、PE手套……从市场趋势上看,丁腈手套逐渐成为主流。
4. 有粉手套和无粉手套
一次性手套的主要原材料是天然橡胶,弹力十足又贴肤,但难以穿戴。
约在19世纪末,生产商用滑石粉或石松孢子粉加入手套机中,使手套更容易从手模上剥落,也解决了穿戴困难的问题,但这两种粉末会引起术后感染。
1947年,易被人体吸收的食品级的粉末代替了滑石粉和石松孢子粉,被大量使用。
随着一次性手套的优势被逐渐发掘,应用环境也延伸至食品加工、喷涂、无尘室等领域,无粉手套日渐流行。同时,FDA机构为了避免有粉手套对某些病症带来医疗隐患,美国已经禁止医疗行业使用有粉手套。
5. 使用氯洗或高分子涂层去除粉末
目前为止,大多数从手套机上剥落的手套都是有粉的,去粉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氯洗
氯洗一般采用氯气或次氯酸钠和盐酸的溶液清洗手套以减少粉末含量,同时也能够减少天然乳胶表面的粘着性,使手套容易穿戴。值得一提的是,氯洗还能够降低手套中天然乳胶的含量,降低过敏率。
氯洗去粉主要用于乳胶手套。
2)高分子涂层
高分子涂层是用聚合物,比如有机硅、丙烯酸树脂和凝胶涂在手套的内部,以盖住粉末,也能使得手套容易穿戴。这种方式常用于丁腈手套。
6. 手套需要麻面设计
为保证穿戴手套时不影响手部抓握力,手套表面的麻面设计十分重要:
1)掌面微麻——提供使用者的抓握力,降低操作机械时的失误几率。
2)指尖麻面——提升指尖灵敏度,即使对细小的工具,依旧能够保持良好的操控能力。
3)钻石纹理——提供卓越的干湿抓握力,保证作业安全。
7. 手套也要持证上岗
在一次性手套不断变革的过程中,为了规范市场,各种手套证书应运而生,比较常见的有:
1)CFDA——食品药品安全认证证书。凡是用于医疗行业的一次性手套,必须含有CFDA证书;
1)SGS——通过国标食品级测试。是可安全用于食品加工/食品服务行业的食品级手套;
3)ISO9001等——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手套质量有统一的标准;
另外,还有欧盟CE、美国FDA、ISO1348、QS等各种认证证书。
8. 丁腈手套的销量逐渐高于乳胶手套
20世纪90年代初,丁腈手套问世。很好地解决了乳胶手套致敏的缺陷。
同时,因乳胶手套气味大,难以清洗,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偏向于丁腈手套。
9.丁腈手套的优势
1)无异味,不致过敏:丁腈手套不致过敏,柔软舒适;即使长时间佩戴,手部也不会沾染异味。
2)记忆手型,不易疲劳:丁腈手套会随着手部温度变化而变化,能够记忆手型、贴肤舒适、抗疲劳性强。
3)耐穿刺耐撕扯:丁腈手套比乳胶手套更耐穿刺,抗撕裂性,耐磨损,经济耐用。
4)防化防腐蚀:不惧多种有害化学物质或油污的侵蚀,保证工作有序进行。
5)颜色易区分管理:丁腈手套可以制成多种颜色,满足各行各业的不同需求,多种颜色也方便区分管理,提高辨识度。